研究院动态

《经济日报》刊发我校合作经济研究成果

时间:2025-10-14浏览:13


1013日,《经济日报》刊发了我校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秦立建教授的理论文章《发挥合作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这一文章的发表恰逢联合国宣布的“2025国际合作社年”,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合作社实践者与理论研究者正积极探索合作经济的新模式与新路径。该文章的发表及时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彰显了我校在合作经济领域研究的学术底蕴与影响力。这也是本年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突破之后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多年来,在校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下,我校坚定发展合作经济学科,传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和行业优势,打造成为全国唯一的合作经济“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于一体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该文的发表,是学校长期坚持发展合作经济特色学科的结果,也是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体现。

《发挥合作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全文如下:

2025年是联合国继2012年后宣布的第二个国际合作社年,主题为“合作社共建更美好的世界”。合作经济组织是为了克服个体局限性,通过联合所有、民主控制和共享收益的方式,创办的以服务成员为宗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已经成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加速器”。它通过组织农户联合生产,有效破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转型;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生产能力;通过农资统购、农机共享、市场对接等社会化服务,切实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可以说,合作经济组织以市场化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持续动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全球合作社的绿色发展理念与标准化实践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借鉴。如许多国家的合作社通过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获得绿色认证,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更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些国际先进经验值得借鉴。

面向未来,应进一步发挥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作用,以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枢纽,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农业发展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

固“根系”,夯实组织基础。为推动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应立足本地资源与农户需求,科学规划发展路径。要完善内部治理与规章制度,提升运营专业化水平。优化农技、市场等社会化服务,建设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政策与市场信息高效流通。同时,建立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壮“头雁”,携同群雁齐飞。打造一支“头雁”引领、“群雁”协同的人才队伍,对合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应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管理者的战略视野与规划能力,培育优秀“领头雁”。同时注重成员专业技能与合作意识培养,构建人才梯队,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全员活力,为组织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领“航路”,探索合作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可探索股份合作、资源联合、租赁经营、托管服务等多元模式。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参与产业链各环节,善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拓展市场、创新服务。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合理分享增值收益,切实保障小农户权益。

丰“羽翼”,加大外部扶持。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应精准长效。有关部门要针对需求,精准对接技术、市场和品牌资源,优化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农村金融,丰富信贷工具,完善担保体系,保障生产资金。建立评估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多元支持体系。结合“国际合作社年”契机,加强国际交互鉴,增强组织竞争力和发展韧性。


《经济日报》刊载链接: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510/13/content_321900.html


(文:刘士栋;审核:张多蕾 王秋祎;编辑:谭婷)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55号  电话:0552-3123496

师德师风举报电子邮箱:cooplx@aufe.edu.cn

举报电话:0552-3124576  版权所有:中国合作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