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内地和新疆不断传出新棉开秤的消息,市场又迎来了新年度的棉花收购。在国内外棉花增产的预期下,很多企业并不看好后市。但经过近几年棉花政策、市场的变化,大多数加工企业表示,对于今年的皮棉销售仍充满信心。
新年度开秤价或走低
收购看需求
“我觉得今年棉花的开秤价格总体不会太高,因为在棉花生产方面,无论是内地还是新疆,今年棉花的面积和产量都略有增加,而且储备棉的市场投放情况也很稳定,棉花市场基本达到了供应平衡。所以,我认为今年的开秤价格会和去年的差不多。” 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刚民说。
该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立足产业化发展的战略,面向全球,开展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及纺织服装等上下游业务,产业链条逐渐完善。“但我们并不是通过产业链的对冲来实现盈利的,我们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是各自独立运行的。”对于今年新棉的收购加工,他认为,加工企业的产能仍然大于产量,所以,今年加工企业的收购必须要分析市场的需求,随行就市。
新疆国泰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奇也认为,今年的开秤价格不会如棉农所期望的那么高,或有所下降。“因为从目前的棉副产品价格走势来看,棉粕、棉籽的价格均有所下降,所以,籽棉的价格也会受些许影响。我推测,今年的籽棉开秤价格也许会在7元/公斤。”
对于今年轧花厂的收购加工和销售情况,他表示,今年的皮棉销售风险仍然有增无减。“一是新疆加工皮棉的产能严重过剩,原本300多家加工企业即可完成的收购量,现在却有近千家收购企业准备进行收购;二是选择来新疆投资建厂的企业在选址时,多会选择大家普遍认准的‘好’地方,导致轧花厂集中扎堆,难免发生恶性竞争。”他说。
收购须从需求侧出发
销售要“稳”
2016/2017年度,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的棉花加工实现了满负荷工作,自营的两个轧花厂共加工皮棉1万多吨,销售均价为16000元/吨,利润达到600元/吨。“上一年度,棉花市场运行较为平稳,基本无大起大落。我们在销售前期,也就是2016年10月到2017年1月间,皮棉销售的价格为15700元-15800元/吨,销售后期由于生产、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加,销售均价上涨到16000元/吨。上一年度的收益比较令人满意。”魏刚民向记者介绍说。
“我们和其他加工企业基本无大区别,都是争取快收、快轧、快销,从而占有市场优势,保证收益。但我们绝不会在收购时抢资源,导致哄抬棉价的情况发生。”魏刚民说。
据他介绍,每年,同舟棉业专业的研发团队都会对当年的棉花市场进行研究,研究棉花市场的波动规律,加强对市场的把控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以纺织企业为落脚点,从市场的需求侧出发,对需求方进行研判后,尽量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如果市场对纺织企业有利,那我们就多收购些籽棉,加工成皮棉销售;如果不利,我们就少收些。”魏刚民说。
“每年销售前期,我们会随买随加工、尽快销售,在销售后期,通过期货套保来保证收益。”所以,几年来,无论市场如何变化,由于对需求侧的分析,同舟棉业的加工业务始终保持着盈利状态。
为了不断整合国内外的优质棉花资源和市场信息,提高对市场的掌控和驾驭能力,同舟棉业还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孟加拉、巴基斯坦、西非等棉花主产国和北京、香港、上海、青岛、张家港等地分别设立了办事处或分支机构,以实现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棉花收购要进行2-3个月的时间,而皮棉销售的周期却长达半年以上,而在这半年里,市场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自然存在着较高风险。”潘奇说。
但几年来,新疆国泰棉业有限公司皮棉的产销比“成绩单”一直做很“漂亮”,令人满意。“我们的皮棉销售基本实现了无库存,主要是由于在收购、销售中,我们实行了比较稳妥的策略,绝不等市场、赌市场,即使后市皮棉价格上涨,我们也不后悔。”他说。
国泰棉业的轧花厂每年也要经过反复测算,收购量要根据需求量来定。2016/2017年度,市场行情较好,公司完成了2万吨皮棉的销售订单。
据了解,2016/2017年度,国泰棉业收购籽棉10万吨,收购均价为7.4元/公斤,加工皮棉4万吨,皮棉销售均价为15800元/吨,销售利润达到了500元/吨,市场情况和销售利润都比较令人满意。“因为棉花市场行情持续看好,今年我们的4个轧花厂准备收购13-14万吨籽棉,加工皮棉6万吨,但也要考虑新棉的性价比以及今年下游纺织行业的需求量。”潘奇对今年的市场充满了信心。
为了保障农民的收益和种棉的积极性,2011年-2014年,国家开始了棉花临时收储。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补贴,是在市场低迷时,通过纺织企业以高于市场的棉价收购来间接补贴农民。这项政策虽保障了供给、稳定了市场,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政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国储棉收购的是籽棉加工后的皮棉,一些皮棉加工企业成为了政策的受益者,这些加工企业可以不断地赚取差价,国家的收储价格难以传导至产业链上游的棉农,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并不高。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国内外的棉价差,导致国产棉无人肯用,对棉农、棉企甚至国家都带来了沉重压力。
在种植面积连续大幅下降的背景下,2014年,我国取消了连续实行了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启动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以目标价格新政代之,让市场决定价格,来缩小内外棉价差。由国家对棉农实行直补,既保证了农民的收益,也让企业有了生存的空间。
“2014年、2015年,宏观上看,棉花产业的工作重点是在不断地去库存,棉花价格较低,皮棉的价格一路跌到了12600元/吨。而从2016年开始,我们可以感觉到,市场在增产、增库存,棉花价格一路看涨,市场行情转好,皮棉价格达到15000元/吨,每吨价格提高了2000多元,皮棉现货销售价格基本平稳,纺纱的产量、产能也在逐渐恢复。”魏刚民向记者讲述了由于国家棉花政策的改变,而为整个产业带来的好处。
潘奇也表示,“从三年临时收储到目标价格改革政策的转变,我们的企业基本在平稳中过渡。而2013年、2014年及2015年,大多加工企业利润都很薄、盈利较少,尤其是在2015年春节后,皮棉价格一直下滑。”他说。但今年,他也看到了市场的曙光,于是做出了今年比去年多加工2万吨皮棉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