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信息1

中国牧业扶贫探新路

时间:2017-07-10浏览:5

  畜牧业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传统产业,以其周期短、见效快等优势备受农户青睐,也是政府在帮扶农民脱贫时首选的产业之一。牧业扶贫一直都有,在前些年的报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方式,由政府采购牲畜直接发放给农户,农户养殖后直接出售。这种方式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也常由于后期监管、服务等不力,被诟病为“输血式”扶贫——部分农户会将领到的牲畜养大出售,等待下一次扶贫;也有部分农户直接将牲畜出售,用来缓一时之急。

  2016年年初,在中央的号召下,各地打响了精准扶贫攻坚战,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根据今年5月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要通过产业扶持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这3000多万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边远的山区、牧区,经济结构上适合发展畜牧业。那在这场攻坚战中,畜牧业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在扶贫形式和内容上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贫困户有了入股资金

  在山东省夏津县双庙镇的绪臣养殖专业合作社内,“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12个鲜红的大字,清晰地出现在围墙上,合作社的宣传牌上也重点标注着“双庙镇脱贫攻坚重点项目”。再往里走,施工工人干得热火朝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夏津县畜牧兽医局局长周忠军向记者介绍,自国家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畜牧兽医局对养殖精准扶贫工作高度重视,立刻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立足夏津实际,创新扶贫路子,提出以扶贫政策为引导,以膨胀全县养猪规模为切入点,主动协调夏津新希望六和农牧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整合政策、金融、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政策资源优势实现精准扶贫的战略构想。“我县建设了三处精准扶贫合作社,绪臣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每个精准扶贫合作社可享受贴息贷款200万元,统一规划建设存栏5000头以上,年出栏量10000头以上标准化生猪代养示范场,可带动30个以上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合作社负责人郭绪臣养猪20年左右,对这个行业十分熟悉。“影响养猪效益的因素有很多,如技术、环境、饲料、疫苗、市场等,一步没到位可能满盘皆输。”所以,把猪直接给没技术的贫困户饲养,这种做法并不合适,更何况,现在养殖业的门槛很高,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政府给我的这200万元贷款,其实是以贫苦户的名义贷来的,他们以资金入股合作社,年底直接分红,每个贫困户能分到3000元左右,对他们来说这种方式很合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可以到合作社打工,领取工资加分红。”此外,合作社的仔猪、饲料、兽药、技术和销售市场等全部由夏津新希望六和公司负责,为脱贫工作又加了一道保障。

  这种模式在山东省是首创,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为当地的脱贫攻坚战画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

  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记者也看到了这样的方式,不同的是,政府联合金融机构,向合作社(养殖企业或养殖大户)发放5万元的贴息贷款,每个合作社(养殖企业或养殖大户)至少要帮扶一个贫困户脱贫。

  企业建基地贫困户领分红

  上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其实只是夏津新希望六和公司推出的三种扶贫模式中的一种。在位于雷集镇大张庄村的津新希望六和公司内,记者在公司的宣传栏上还看到了另外两种“公司+基地+金融扶贫”“公司+基地+贫困户”扶贫方式。

  所谓“公司+基地+金融扶贫”模式,是指由公司建设生猪代养基地,通过金融扶贫政策平台,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贫困户以入股的方式进行分红。公司总经理张涛介绍,“公司现在有四个代养基地,可帮扶贫困户120余户。”另一种“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就是公司建立养殖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经吸纳了周边5个村庄的60多名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每年可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万元以上。”其实在这两种模式中,公司的基地也相当于上述合作社,不过这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安徽省砀山县的田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种羊销量全国领先。公司多年来一直对扶贫工作“情有独钟”。公司总经理田卫东告诉记者,公司每年都会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羊,再通过各种培训让他们掌握养殖技术,通过养殖脱贫。“从踏上扶贫路的那天起,我就一直在琢磨最合适的扶贫方式。贫困户没有饲养基础,我们要为他们选择最优良的品种,多方考察之后,我们定下了湖羊。公司有自主的湖羊育种技术,且该品种抗病力强、母性好、繁殖率高、耐粗饲,适应贫困户饲养,这也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推广的品种。”

  不过近年来,养殖业与环境矛盾凸显,为了避免散养给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公司建设了两个养殖基地,把送给养殖户的湖羊统一集中在养殖基地代养,出栏后给贫困户分红。公司先期垫付种羊、饲料、兽药等费用,羊出栏后除了这些费用外,其他利润都归贫困户所有。”这种方式能保证每户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收入。当市场不好的时候,收入不到1万元的,由公司补齐。田卫东介绍,贫困户也可以到公司打工,包吃包住,保证每月收入不低于1600元。

  扶了贫还要扶正思想

  埇桥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梅认为,年轻的贫困户大多是因病(残)致贫,老人多半是因为老无所依,但也有一部分贫困户却是因懒致贫。“对于这部分贫困户,我们就不能只在资金或物质上给与帮助了,还要在思想上给与他们帮主,帮他们摆脱‘等要靠’的思想,让他们作出努力,自己来改变贫困的面貌。”另外,还有一部分贫困户在慢慢习惯“贫困户”这个称谓,已经脱离了贫困圈,却不想放弃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各种帮扶。“对于这部分人,我们绝不会纵容,否则就不是在脱贫,而是在‘造贫’了,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在做扶贫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会注意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

  在埇桥区,还有一种扶贫模式值得推广。张梅介绍,“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我们还会给予产业扶贫到户资金1万元,不过贫困户不能自己掌控资金,必须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入股养殖合作社或养殖企业,之后每年获得分红。”

  相较之前的“输血式扶贫”,上述几种方式都是很好的“造血式扶贫”,贫困户每年都可以得到分红,不会因技术或其他因素让扶贫资金打了“水漂”,也不会让贫困户在“脱贫”和“返贫”间来回切换。

  在今年的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上,组委会首次设立了“中国畜牧行业扶贫展区”,集中展示优秀畜牧业扶贫项目、标杆企业及行业典范事例,38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区域扶贫模式被授予“中国畜牧产业扶贫优秀模式”的称号。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我国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畜牧养殖业是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希望展出的扶贫模式可以给各地的牧业扶贫工作带来启发,地方部门可以创造出各种因地制宜的扶贫模式,将牧业扶贫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55号  电话:0552-3123496

师德师风举报电子邮箱:cooplx@aufe.edu.cn

举报电话:0552-3124576  版权所有:中国合作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