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健康是农业种植的根基,根基不稳的农业很难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种植者只重视作物的营养健康、生理健康以及植物保护等环节,土壤健康这一基础性因素却被忽视。在耕地质量与土壤健康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中国农业比任何国家都更需要以微生物肥料为代表的土壤修复型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的微生物肥料品类日趋丰富,形成了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多系列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恢复土壤健康、作物保产提质的需求,但对巨大的土壤修复市场缺口来说,仍显得杯水车薪。
聚焦土壤问题
拯救农业未来
近日,由雷邦斯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主办的全国土壤修复技术成果分享高峰论坛在“鸢都”潍坊举行,来自农业部、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的领导、专家以及近200位雷邦斯核心客户齐聚一堂,为解决土壤问题和农民的困惑建言献策。
土壤健康是作物健康和人体健康的根本保障,土壤修复是未来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质量监测处处长马常宝在主题发言中表示,伴随着区域性土壤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人们保护耕地质量的意识不断增强,土壤调理剂在未来土壤修复和农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关于如何解决土壤退化问题,马常宝认为,首先应确立“防控胜于防治”的原则。土壤综合动态平衡治理是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难以恢复。土壤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并从改革现有耕种制度和习惯入手,例如开展轮作休耕,让耕地休养生息,实现用养结合。同时,应引导农民科学用药、施肥、灌溉,防止污染物质进入农田。其次,应采取综合措施对土壤进行治理,既要恢复问题指标,更要建立土壤退化治理的缓冲体系。在土壤调理剂的使用方面,应配合施用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并结合秸秆还田等措施。
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达16.1%,耕地污染超标率达19.4%,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超标达36.3%,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土壤超标率达21.3%。对此,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振民表示,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国家颁布的“土十条”提出,到2020年,全国预计修复污染耕地1000万亩。以微生物菌剂为代表的微生物肥料,将为农资行业释放千亿级别的新“蓝海”,同时也将为中国农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启一个前途光明的未来。
专攻土壤修复
回归自然生机
土壤问题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关注土壤健康,助力土壤修复则是每个农企的责任。作为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推广水溶性肥料、生物刺激素、土壤修复剂及进口化肥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雷邦斯以“引进加出口”“建立作物营养、健康、植保统一”的理念为指导,逐步形成包括土壤修复、作物营养、生理调控等多领域并重的作物营养全程解决方案产品体系,有力带动了国内微生物菌剂与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
会上,雷邦斯全国营销总监田凤国针对国内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雷邦斯深入进军土壤修复领域的战略部署与展望。他表示,保持农业持久的活力,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根源在于保护土壤健康、修复和治理土壤污染。近年来,耕地土壤问题频发,雷邦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土壤调理与修复领域进行研究,由传统的农资产销理念迅速向土壤修复方向蜕变。
土壤修复任重道远,有了良方与良法就犹如“长缨在手”。雷邦斯产品技术经理周长海对旗下的土壤修复产品和最新技术进行了详解。他介绍说,雷邦斯的系列微生物菌剂产品,能够刺激土壤中原有的有益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缓解土壤酸化、盐渍化等多种土壤问题,有效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率,解决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生理性问题。在配套的农技服务方面,雷邦斯将改变“说教”的方式,专注于用效果潜移默化地引导农民关注土壤健康,培养农民科学的种植习惯,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土壤焕发自然生机,作物回归营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