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中国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粮食增产已经不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了。人们更关注农产品品质问题和环境问题,包括土壤污染问题,因此,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目标。无论是群众的需求还是政府的要求,都对化肥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面临着很多新的情况和挑战。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化肥用量占全球1/3,对全球化肥市场的影响非常大,中国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所遇到的问题也会是其他国家遇到的问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支持中农集团与其他成员一起,对肥料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IFA生产与国际贸易委员会高级主任米歇尔?普鲁道:中国化肥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目前正在全球各个地区通过各种方式探寻“走出去”之路。然而,其中有很多合作项目并不理智。特别是在海外寻求资源、建立生产项目方面,大部分中国企业在投入前期考虑不周全,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大刀阔斧上项目。往往导致在项目建设期间发现各种未预料的问题,甚至很多企业对项目半途而废,撤资中断建设。希望中国企业在寻求海外投资前做好长期战略规划,立足长远发展,避免损失。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蓓:通过与国际钾肥供应商、各地区市场终端用户的接触,可以感受到,中国进口钾肥联合谈判是此次IFA会议中的焦点,中国在全球钾肥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毋庸置疑。然而,面对国际市场在供应商的推动下稳健上扬、国内市场需求清淡、价格难以维持的矛盾局面,2017年中国进口钾肥联合谈判难度较大,后期谈判的进程和结果仍有待观察。作为中国中国最大的钾肥进口企业、进口钾肥联合谈判小组成员之一,中农公司将以格外谨慎的态度积极推动联合谈判在合适的时机以最优的价格达成,为确保后期国内钾肥供应无忧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化化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冯明伟:此次IFA年会期间,中化化肥一行会见了全球氮、磷、钾主要的供应商和国际客户,包括Canpotex、Mosaic、APC、OCP等,开展了近50场会谈,就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各肥种行情走势、供应需求以及产能产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交流,并探讨了在产品、技术、投资和贸易等方面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并在一些重大合作事宜上达成了一致。中化化肥作为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是中国进口化肥的主渠道,为保障国内紧缺化肥资源供应、调剂余缺发挥骨干和建设性作用。
香港瑞美丰公司总经理丛林涛:全球化肥市场低迷,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召开的,上半年国际和国内市场现象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供大于求来解释,而是多种现象的叠加效应。行业集中度在逐步提高,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面临着危机,需要寻找出路。尽管中国化肥出口量下降,但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化肥市场的焦点。未来,中国不少氮肥生产企业将在低成本竞争的情况下大面积转型、关停。而化肥贸易企业也将增强服务性,从渠道、技术、品牌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德国钾盐深圳德钾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延亮:德钾加拿大公司已于5月初开车试生产,预计6月底将产出第一批白色氯化钾产品,8月份开始会陆续供应全球市场。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德钾多年来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供应将显著改善。
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峰:在全球化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外国企业也希望“走进来”。因此,中国企业应该主动出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目前中国复合肥在国际市场上的生产、应用技术方面优势较大,特别是新型肥料的出口,在非洲、东南亚都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华平:中国的肥料从装备到工艺技术都堪称世界一流。但相比OCP公司,我们的资源成本、环保投入要大得多,这就影响中国磷肥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希望行业协会向国家呼吁,给肥料企业及上游资源企业减负。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祥云股份的磷肥产品因为质量好,深受巴西、印度等地客户的认可。公司今年1-5月份开足马力生产、满足国际需求,在这次会议上已接6万吨订单,生产已排到7月底。今年前7个月已累计出口磷肥3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4%。这充份证明,消费者非常认同我们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