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信息1

中国农业大省为俄打造“菜篮子”

时间:2017-04-21浏览:3

  四月的黑龙江,天气回暖,作为中国农业第一大省,已经开始了播种前的忙碌。与大田热火朝天的情景相反,宁安市兰岗镇古塔田源家庭农场的温室内则是另一番景象,十多种果蔬正在这里旺盛地生长。  

  “几天之后,这批蔬菜即将销往俄罗斯远东地区,我们合作社对俄出口果蔬已经‘常态化’,累计出口总量已近百万吨。”古塔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说道。发展对俄果蔬出口贸易,不仅是家庭农场的经营理念,更是整个宁安市开展对俄经贸的缩影。2016年10月,中国首个俄罗斯产业园在宁安市投入运营,集合了仓储、物流等功能的产业园,成为中国北疆对俄果蔬出口的“一站式”平台。  

  和宁安市一样,齐齐哈尔、黑河和牡丹江等地多家果蔬种植合作社都已瞄准了俄罗斯市场,在进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中国农业第一大省,凭借对俄经贸的区位优势“华丽转身”,正在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菜篮子”。  

  俄罗斯远东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果蔬生产周期短,地产果蔬一年内仅有3个月的时间集中上市,全年有30%至35%的果蔬需要进口。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往来的频繁和黑龙江设施农业的普及,中国果蔬已经实现对俄远东地区的“常态化”供应。  

  “俄罗斯远东地区原本就需要中国的果蔬,随着俄罗斯经济的逐渐回暖,卢布汇率回升,进一步刺激了中国北疆对俄远东地区的蔬菜出口。”有着10年对俄“卖菜”经验的果蔬商人吴任飞介绍道。根据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最大对俄果蔬出口口岸东宁共出口果蔬2160批次,共计3.48万吨,货值达3071.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6%、33.98%和28.57%。  

  随着对俄果蔬出口的“量价齐飞”,对于刚刚经历了玉米临储制度改革的中国北疆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利好消息,这一变化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中国农业第一大省的种植结构。  

  “以前种植玉米,经济效益有限,这回改种俄罗斯点名要的‘大头菜’,66公顷的种植规模,最低收入可达30万元人民币。”齐齐哈尔富欣村村书记王宪梅说道。  

  作为中国北疆重要的玉米产地,齐齐哈尔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对俄果蔬出口产业,无疑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改粮种菜”的发展思路。  

  根据黑龙江官方此前发布的消息,黑龙江省将在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等地设施水果、蔬菜优势区域以及佳木斯、鸡西、黑河等边境口岸市县打造规模千亩以上、设施规模200亩以上的对俄水果、蔬菜出口生产示范基地20个。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55号  电话:0552-3123496

师德师风举报电子邮箱:cooplx@aufe.edu.cn

举报电话:0552-3124576  版权所有:中国合作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