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国产棉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直都是下游棉纺织企业的一块心病。业内这样形容我国的棉花市场:好棉花缺乏、差棉花堆积,棉花有效供给不足。3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实行,客观上造成了棉农重视产量、忽视品质的生产意识,导致棉花不好卖,纺织企业也不愿买。
“经过3年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改革,其实我觉得目前我国新疆种植的棉花在内在品质上,比如绒长、色泽、马值、强度等方面,已经基本与美棉、澳棉等进口棉的达到一致。但是,从整体上看,一致性差仍是我国棉花最大的缺点。整个美国一共才种植两三个棉花品种,澳大利亚全国基本就种植一个棉花品种,而我国的棉花种植一直存在着品种多且杂、管理混乱的问题,导致加工厂混堆、混级、混加工。”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会庆介绍。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纺织企业的转型,棉花产业链下游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纺织企业需要的是一致性好、‘三丝’含杂少的棉花,我国高等级棉存在缺口,所以有些纺织企业只能依赖进口棉。”曹会庆说。产不对需,有效供给难以对接需求,正是当下我国棉花产业的窘境。
除此之外,生产规模小、生产单元分散、机械化程度不高也是影响国产棉质量的原因。我国大部分棉花依靠人工采摘,化纤、头发丝等异性纤维的混入不可避免,纺织加工时难以清除,导致纺纱、纺布时出现染色不均、断头等情况,大大影响了棉纱和布的质量。“就机械化水平来说,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统计,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采棉种植面积650万亩,棉花机采率为72.9%。但从地方植棉情况来看,土地集约程度较差,棉花采摘还是以手摘为主。”曹会庆告诉记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曾说,目前国内棉花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62%,而美国的只占4%。“新疆棉花必须大力发展机采棉,才能降低成本、提升质量,从而解决供需矛盾。”曹会庆还建议,“新疆要发展一区一品,这样棉花从生产到加工就能实现单收、单堆、单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