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残膜回收需形成多方联动格局

时间:2016-07-28浏览:51

  1979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因其对作物增产、反季节种植效果显著,地膜使用很快就由小范围试验变为大面积应用。尤其是在我国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覆膜栽培更是掀起一场农业耕作的“白色革命”,曾在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的旱作农业区创下了玉米亩产达1500斤的农业奇迹。

  由于超薄地膜的泛滥、农村劳动力流失、缺乏适用的回收机械,残留在土地里的地膜越来越多,白色革命慢慢成了白色污染,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农民使用地膜的习惯已经很难更改,我国地膜每年用量上百万吨,而且还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所以,无论从稳粮增收还是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残膜回收都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想要根治残膜污染,必须从源头抓起。最理想的状态是,地膜生产厂家生产可降解塑料地膜。但是,传统地膜零售价为1万元/吨左右,可降解地膜的零售价在3万元/吨,按照每亩10公斤计算,每亩投入要增加300元。若无高额补贴,可降解地膜在一段时间内还难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所以,机械回收残膜就成为了解决残膜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拖拉机下地次数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壤板结,因此,我们还应考虑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减少机具的下地次数,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机企业研发整地与回收地膜联合作业的机具。

  残膜回收机要更好地推广使用,有赖于残膜的回收利用。虽然机械化回收残膜效率高,但在短期内并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很多农户认为专门租用机器收残膜并不划算,导致残膜机械化回收很难被人们接受。因此,发展机械回收残膜除了要与常规作业结合起来进行联合作业外,政府还应注重残膜的再利用。农民能从销售残膜中得到经济利益,自然就会推动机械回收残膜机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动回收网点及造粒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形成机械回收、农户捡拾、网点收购、企业加工4个环节相互支撑的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网络,逐渐形成农户增收、企业赢利、生态恢复的多方共赢局面。

  由此可见,宁夏两年多来的残膜回收治理思路是正确的,研制新型机械提高回收效率,限定薄膜厚度实现机艺融合,建立回收体系扶持加工企业,将残膜回收变了一个产业。这种“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驱动、农户参与”的联动格局不失为一种破解残留地膜污染的有效策略。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55号  电话:0552-3123496

师德师风举报电子邮箱:cooplx@aufe.edu.cn

举报电话:0552-3124576  版权所有:中国合作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