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信息

创新茶生活 引导茶风尚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京举办

时间:2014-11-13浏览:98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开幕式剪彩仪式。

  10月31日—11月3日,为期4天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举办。本次茶博会经中国商务部批准,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中华茶人联席会等主办,以“茶生活”为主题,涵盖文玩、书法、服装等与茶相关的周边元素,策划一系列围绕“茶与生活”的交互创意,开展多个与市民互动的惠民活动,力争将茶博会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深处。

黑茶、紫砂抢占茶博会主导

  茶博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诸多茶叶企业参展,希望通过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这样的高水准平台达到展示企业产品、提高知名度、建立客商沟通、开拓销售渠道的目的。白沙溪、湘益、黑美人等多家湖南知名黑茶品牌进驻推广,让消费者不用东奔西走即可品饮高品质黑茶。而近年走俏的福鼎白茶、武夷岩茶等也纷纷亮相茶博会,云南普洱茶企业更是携带古树普洱茶抢占消费者视线,引发品饮消费热潮。

  本届茶博会展示了不少大师级紫砂壶、景德镇瓷壶等与茶相关的茶器。非常友普茶楼主人高剑飞带来的藏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关注,据悉,非常友普茶楼拥有京城最大的老一厂紫砂壶和名家壶展示馆,藏有70-90年代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生产的老一厂紫砂壶以及大量陈年普洱茶,而此次将“有谱”的茶、“有谱”的紫砂壶呈现在茶博会上供茶友品鉴与选购。

  随着市场席卷而来的黑茶、白茶以及紫砂壶的收藏热,不少消费者想要在茶博会购买好茶、好壶以待收藏,茶博会组委会对此组织专家给消费者免费鉴宝,引导合理收藏,避免盲目跟风。本届茶博会针对消费者需求推出“鉴宝”活动,消费者可以将家里的藏品拿到现场,由北京民俗协会理事韩硕领衔专家阵容给出合理的收藏建议,为其免费“鉴宝”。中华茶人联谊会作为主办方之一,还在茶博会上成立了茶收藏专业委员会,希望促进茶叶及茶文化用品的收藏、鉴赏和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发展,专业引导大众理性投资消费。

“茶生活”让茶博会接地气

  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创新茶生活”作为盛会主旋律率先唱响于茶行业,将茶文化通过跨界元素结合以创新“茶生活”方式,从茶与青年、茶与美食、茶与摄影等角度着力,在扩大茶消费和普及茶文化的同时,让茶博会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茶博会中,由中华茶人联谊会联合惠量传统文化机构共同发起的“青年茶人计划”运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工具,发起一系列茶会及茶文化宣传活动,组织诸多年轻人参与茶席设计大赛,通过茶席布置、茶艺竞技等环节调动爱茶积极性,既让更多年轻人有组织、有计划地喝茶,也为消费者呈上丰富的品茶盛宴。

  欣赏茶席设计之余,茶点席的出现也成为茶博会的一大亮点。据介绍,北京东方国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创茶点席,将茶品与美食创意结合,让茶点融入茶席,不再成为破坏美感的庞杂。茶点席的布置形式更为生动活动,创新了茶席的传统形式,如将黑茶与奶茶、蒙古包相结合,在一方茶席中体现浓郁的生活饮茶气息。茶点席的现场引来不少消费者围观,既可以请教茶与茶点在茶席搭配中的学问,还可以现场学习茶点烘焙。

  本届茶博会为提升市民参与热情,拉近公众和茶博会之间的距离,举办“拍茶博会 赢茶山游”活动,拍摄对象可以是参展茶人,也可以是精致茶品,还可以是活动花絮等,对此设置了多种奖励。茶博会组委会对部分参评作品进行现场展示,并征集观众投票,同时在开设方的官方微信、微博上及时发布,由网友参与投票,投票获赞居前的作品将由专业媒体记者、摄影专家、茶企代表和资深茶友代表共同参与评审,获一等奖者将有机会走进知名茶山,与茶女一起体验采茶。

联合新媒体打造“口袋”展会

  为方便不能参与茶博会的消费者也能“逛逛”,茶博会组委会联合《问茶读壶》项目组打造首款365天永不落幕“APP线上茶博会”,让茶博会成为消费者可以带回家的“口袋”展会。《问茶读壶》项目为茶博会搭建了线上展会,消费者扫一扫二维码可以下载茶博会的APP软件《问茶读壶》,通过该软件能够目录式地“喝”遍茶博会,了解参展企业与产品,做到线上购买。《问茶读壶》线上展会模式创新了茶博会传统形式,让其有了自媒体集成平台,使茶博会也可以不再落幕,使参展产品可以得到持续推广。

  除了通过APP软件打造线上茶博会外,茶博会组委会表示,对于传统形式的茶博会而言,互联网不应该仅仅是宣传工具,更应该是交互工具、交易渠道和交流窗口,茶博会也将继续延用网络渠道实时传播。对此,茶博会组委会联合请茶网为本届茶博会打造一个虚实结合的茶博会互联网中心,设立直播间,同步为网民提供现场活动快报,将茶博会活动讯息与精彩内容及时播报。

  (责任编辑:任智超)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宏业路255号  电话:0552-3123496

师德师风举报电子邮箱:cooplx@aufe.edu.cn

举报电话:0552-3124576  版权所有:中国合作社研究院